德國的報業危機催生了報紙之死這個新的名詞
《豪河印刷 www.yihaoj.com 》:德國的報業危機催生了一個新的復合名詞:Zeitungssterben——報紙之死。貝塔斯曼(Bertelsmann)的雜志部門G+J宣布將停辦《德國金融時報》(FinancialTimesDeutschland)以及《法蘭克福評論報》申請破產這兩件事發人深省。
德國總理呼吁報業振作起來
就連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Merkel)也致以同情之意,呼吁報業振作起來。“我認為紙媒十分重要,”她在每周一期的網絡公告中寫道。但德國官員稱,報業慘淡并非德國所獨有。在德國注定將失去兩家優秀日報之際,西班牙正在裁撤編輯人員,意大利也不時傳出報紙合并的猜測。由于報紙本身規模和所服務市場都較小,一家歐洲報紙發生危機時不會像美國同類事件那樣影響深遠、充滿戲劇性。比如說,《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Tribune)的出版商Tribune公司于2008年申請破產,而就在年前,山姆•澤爾(SamZell)才花費82億美元對該公司實施了杠桿收購。
報業危機正在所有西方發達國家蔓延著
但報業危機正在所有西方發達國家蔓延,倫敦媒體咨詢機構EndersResearch的道格拉斯•麥凱布(DouglasMcCabe)說,“盡管各國受到沖擊的時間確實存在先后差別。盡管已經感受到互聯網的影響,但德國紙媒的閉關自守卻超過了其他國家的同行:德國紙媒市場較為分散,其網絡化程度不及英國等國家。移動設備普及率較低,報業歷來較為依賴報紙訂閱。
德國2012年報紙總銷量為2110萬份同比7年前下降17%
德國報紙出版商協會表示,2012年報紙總銷量為2110萬份,較2005年下降17%左右。在一些英國優質報紙發行量下降40%乃至50%的同時,8月份《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Allgemeine)的日發行量仍有35.5萬份,僅下降5%。但這并不能阻止報紙廣告收入的下滑。這種下滑在世紀之初廣告客戶開始轉向網絡端時便已初見端倪,并隨著2008年的全球危機和歐元區危機而加劇。
德國日報行業較12年前下降45%
德國廣告業協會表示,日報行業2011年的廣告收入為36億歐元,較12年前下降45%。這導致了《德國金融時報》——自2008年英國《金融時報》所有者培生集團出售了一半股權以來,該報為G+J全資所有——和《法蘭克福評論報》的覆滅。《法蘭克福評論報》已于11月中旬申請破產。
歐洲最大經濟體遭遇到領國相同經歷
歐洲最大經濟體終于體會到了鄰國已經遭遇的經歷。法國民粹派報紙《法國晚》于去年12月停止發行印刷版,并在宣布破產之后于今年夏天關閉網絡版。今年1月,財經日報《論壇報》也放棄了印刷版,改為純網絡版。自從4年前經濟危機爆發以來,西班牙已有多家紙媒刊物停刊。如今高端領域也開始面臨壓力,西班牙最受歡迎的報紙之一—《國家報》就打算把460名員工裁掉三分之一左右。報業低迷在意大利引發種種合并猜測,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RCSMediagroup旗下的《晚郵報》和《米蘭體育報》可能與阿涅利家族的《新聞報》合并的事情。但這幾家報刊均否認正在進行合并談判
。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Research)駐倫敦分析師克勞迪奧•阿斯佩西認為,報業必須面對更多報紙將關門停業的慘淡現實。或許只有少數紙媒能夠開拓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可能是那些大型的國際品牌”,如英國《金融時報》和美國《紐約時報》。其他紙媒必須找到寡頭老板,或是尋求大企業的庇護。
《法蘭克福評論報》仍希望有投資者挺身而出,將其從破產邊緣解救回來。《德國金融時報》的尋覓已經失敗。阿斯佩西說,德國人似乎不會為了“非經濟原因”而擁有一家報紙。似乎連德國的億萬富翁都比其他地方的億萬富翁更節儉。
這就如同存在于法國、意大利和英國的一種模式:富豪收購媒體,實現影響力與利潤雙收。財經日報《回聲報》(LesÉchos)的所有者是伯納德•阿爾諾控股的奢侈品集團路威酩軒;法國最有名的《世界報》被左傾商人出手拯救;發行量最大(30.7萬份)的日報《費加羅報》為國防集團達索擁有。
上海印刷廠-豪河印務,公司印刷價格優惠,質量上成,贏得客戶一致好評.包裝盒印刷,樣本印刷,畫冊印刷,宣傳冊,手提紙袋印刷等彩色印刷業務.上海印刷廠保證印刷質量第一.上海印刷公司以印前設計,印刷,印后加工一條龍服務,為您提供物美價廉的印刷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