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史料記載雕版印刷術從唐代就已經開始盛行了,從唐代的《白氏長慶集》《舊唐書》《家訓》唐代刻印的《金剛經》北宋《大藏經》都有雕版印刷術的記載。而中國古代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相信大家都知道,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個身邊的高手,他的作品,和印刷術有關。
2007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黃小建先生是該項目的傳承人之一,《十竹齋書畫譜》的雕版印刷品,是他最得意的作品。

“就是我們的印刷要求,一種顏色一塊版,分別刻出來,比如說這幅畫當中有六塊版。”黃小建師傅介紹著他的作品。據了解,《十竹齋書畫譜》 一共180幅,是繪畫者的初學范本,現真跡藏于國家圖書館。應一家出版社的要求,黃小建運用雕版印刷,復制了這個作品。“從09年開始,到去年,6年時間,這6年時間里基本上每天在刻,因為我感覺一旦進行當中,你就不可能斷掉。”

談起雕版印刷這門手藝,要從黃小建年輕時講起,當年他報考了中國美院的前身,浙江美術學院,沒能考上。后來是輾轉進入到了學校里。

將畢生所學雕版印刷傳授技藝
1978年,28歲的黃小建,到學校的水印工廠當了工人,在這期間,他跟著張耕源老師,學會了雕刻技法,從此和木頭結了緣,一晃到現在,他已經64歲了。黃小建介紹,雕版印刷,就是將圖畫分層,雕刻在梨木版上,進行批量印刷的一門手藝。
黃師傅曾經刻過宋徽宗的書法、唐女郎魚玄機的詩集等文字作品,這些作品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現在黃小建正在做一些繪畫類作品,把雕版印刷結合到請帖、信封、對聯上。他還在杭州的兩所學校開了選修課,傳授雕版印刷的技藝。
對于這門手藝,黃師傅說:“作為我們國家的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它應該是有一個活態的傳承。”的確,中國的傳統工藝雖然并不止這一種,但是都需要像黃師傅這樣,有信念、不放棄、肯吃苦的年輕人來一代代傳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