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商品的包裝結構
所謂包裝結構,是指根據不同商品的特點和要求,采用適當的尺寸、材料,用不同的結構造型來包裝商品。因此,包裝的結構要以“科學”來衡量。所謂結構科學,一是開啟、攜帶方便,加工簡單易于操作;二是節約材料、費用,同時又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保護商品的功能。在商品競爭激烈的今天,市場上存在一些經營者與設計師不顧消費者的利益和缺乏環境保護意識,通過視覺包裝的假象,以偽裝、大裝,造成材料浪費的現象。
國內食品包裝競爭愈演愈烈使得國家出臺政策遏制這種現象
我們隨意從超級市場的貨架上取一盒禮品巧克力拆開看一看,包裝動輒四層、五層,甚至七八層的也不在少數。通常我們在一些傳統的節假日消費市場上看到,琳瑯滿目的禮品包裝充斥貨架,某些商家為達到競爭的目的,不惜在個體結構上大做文章變相提高商品檔次和價格,這些禮品包裝在其華麗的外衣下配合著商家的一系列宣傳攻勢來誘導消費者。以食品為例:有的中低檔食品本應只設計中低檔包裝,但有的硬是小包裝套中包裝甚至套大包裝,浪費了空間和材料。例如,有的酥糖包裝,小包裝、中包裝、襯盒、盒蓋燙金、燙銀這種包裝固然漂亮,但成本一定高于產品本身。再如,近幾年,中秋月餅的包裝競爭愈演愈烈,甚至出現了“天價”月餅,國家相關部門不得不出面干預,并制定了相應的政策與法規,才使得這種不良的競爭有所遏制。
包裝的檔次取決于商品本身的價值
包裝的檔次取決于商品本身的價值,準確地說,就是不含包裝的售價。除禮品包裝、名特包裝、特殊產品包裝以外,一般包裝的費用應控制在整個商品售價的10%到30%左右。從經濟角度衡量,以最低的包裝成本,達到最佳的宣傳效果,這才是一件成功的商品包裝。如果過多地增加包裝費用,只能說是過分包裝,華而不實,容易引起消費者的反感。如果商家認為不管是什么包裝,只要能達到自認為“美”的目的,就不惜工本地在“材料、工藝、結構、裝飾”上盡己所能,務求奢華,其實這樣反而弄巧成拙。
另外,在眾多的禮品包裝中,大部分在造型和材料上的新、異、美上狠下功夫。(http://www.yihao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