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為壓縮成本而犧牲閱讀體驗?
教輔書的排版如此擁擠,是否為節約成本而來?為解開疑惑,記者來到義龍中學附近的
印刷廠一條街,咨詢了
印刷的業內人士,他們告訴記者,大體來說,紙張的成本可以占到書籍成本的60%,而且
印刷數量越多,成本越低。同時,紙張本身的成本會隨著原材料、工人工資、店租和汽油成本而上下浮動。
考慮到紙張和油墨成本費用
同時,一本書的紙張和油墨成本也可以反映在印張的單價中,按照《中學教材全解》采取的890mmx1240mm大小的印張規格,如果一本標價24.8元,32開大小,382頁,約50萬字的2012年新版中學教材全解用了12印張,則表示每印張能印4.16萬字,售價約是2.06元每印張。經抽樣統計,2003版中學教材全解的價格約為1.5元每印張,而2012年新版每印張價格多數在2元以上,成本上漲超過30%。
那么若把字放大一號,會多出多少張紙呢?據粗略估算,一張32開的紙,如果單純用小五號字排滿,可以打印1140字左右,如果放大字號至10磅字及五號字,則可以打印字數分別為1012字以及971字。按照一本50萬字的《中學教材全解》,全部用小五號字會用去438頁,換成10磅字甚至五號字,頁數將達到494頁和515頁,且不說成本會增加多少,至少書的重量又加了一層。
據了解,《中學教材全解》的普及率很高,大部分同學至少有一本以上。可以再來估算一下,以今年海南省中考普通高中計劃招生6.3萬人為例,假設從小學到初中,他們至少會買有一本《教材全解》,那么全省至少有6.3萬的銷量,全國的數字將更加龐大,教輔書因為使用小字號和密集排版而節省下的成本將是一筆不小的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