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印刷企業如何實現長遠的發展?
根據業務類型擴大規模,小企業終有一天要變成大企業,誰都有往上走的欲望。然而,這個做大的過程于小企業主而言難度或許更大。既然想做大,肯定需要有好設備,以及上規模的廠房,這便涉及到資金問題。
大企業可以找銀行融資,小企業則不然。
印刷本身就是一個低產值低利潤的產業,沒有人愿意跟你談(融資),即便談下來也相當困難。錢,少了不頂用,多了又談不下來,只能親戚朋友間七拼八湊。可見,小企業要往上走,前路何其艱難。 如果想長期小規模做下去,就需要準確定位市場,其中,質量和效率至關重要。小企業很多,但是小且精的企業不多。
走企業聯合的路子
小企業不應該把彼此當做對手。散兵作戰,相互殺價,最終死路一條。眼界要放寬,拿出自己的資源,五六個企業抱成一團,即使每家一臺設備,也能形成中等規模的工廠。制版、
印刷、裝訂,這個聯合體通過有序分工,打造標準的“
印刷工廠”,小訂單能做,大訂單一起做。
待形成規模后,有
印刷需求的客戶自然被吸引過來;同時聯合體里的企業還可以統一采購原輔材料,憑借數量上的優勢向供應商壓價,降低生產成本。
業務特色化
大部分的小企業是什么活都做、什么活都能做,小到
名片大到精品畫冊、產品包裝,什么活都接什么活都做,有能力自己做沒能力則外發。這樣其實很累,成天忙忙碌碌,到頭來什么都沒做好。不如專注起來,只做一類產品,只有專注才能做精,才能打出品牌,才能讓別人一旦有相關印刷品業務首先想到的就是你。
精簡生產環節
有些小企業,工廠只有一臺印刷設備,卻配備了全套的膠裝、騎馬訂、折頁等后道設備,雖然此類設備并不貴,但需要配備相關操作人員,需要付出精力進行管理和設備維護。與其分散精力,倒不如將之外包給協作裝訂廠。
再比如,自2010年業界刮起CTP普及之風后,許多小企業開始陸續上設備,動輒五六十萬甚至上百萬元投入,即便能夠分期付款,但還款壓力依然很大。
更為關鍵的問題是,對于多數小企業來說,CTP是個“新生產物”,對其性能并不了解,管理起來也有一定難度,不如外包給制版中心,不僅省去了設備折舊、人員開銷、電費房租、原材料費用,企業還能騰出精力去跑市場,加強印刷環節的管理。兩相比較,哪個更劃算,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