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河印務www.yihaoj.com 訊: 盡管有咸魚翻身的傳說,但是相似故事的終極版本無非都是勵志。對于水里生活的魚來說,瀕臨河流干枯的生存危機之下,活下去的幾率只有一種可能:暴雨如期而至。不過即便有如此生命奇遇,對咸魚來說毫無參考的可能。因為,一旦成為咸魚,就意味著生命早就改變了形態。
在造紙行業,死亡一直如影隨形,如果想以咸魚翻身來鼓勵那些在同質化生態中煎熬的紙企,最多也是善意的欺騙。
眾所周知,整個行業與經濟周期的共振是同樣的節奏,快速擴張期所積累的能量,在調整到來的時候必然演化成一道分水嶺:強者恒強弱者必死!
殘酷的生存游戲背后,市場規律那雙看不見的手,強大而有力。于是,當我們面對造紙企業大批量的“死亡”,既不用惋惜,也不用大驚小怪,更不要試圖去塑造那些咸魚翻身的樣本。
近日來自佛山的消息說,該市禪城區頭號排污企業誠通紙業已整體停工。此前,誠通紙業已公開出售其年產16 萬噸的灰底涂布白板紙生產線及配套廢紙處理設備。
據悉,去年底禪城曾多次組隊督辦該區重點污染企業,全區水污染物排放總量第一的就是佛山誠通紙業有限公司。環保數據顯示,誠通紙業廢水直排汾江河,其COD 排放量占汾江河水環境容量的19%,對該河段水質影響十分明顯。與此同時,其用電量、用水量、用煤量也占了大頭。
禪城區驅趕造紙企業是一個強烈信號。這家紙企被逼迫之下的所謂“轉型”,表明一些地方政府已經不再待見有污染問題的中小造紙企業了。這是一種趨勢,珠三角地區玖龍紙業的擴張或就是造紙企業走向的正確解讀;更多“誠通紙業”的消失,也是另一個角度的印證。
沒有獨門絕活,大量中小造紙企業的死亡實屬必然,只不過殊途同歸“死法”不同而已。
浙江富陽有六分之一人從事造紙業,造紙養活了富陽,眾多造紙企業成就了富陽經濟的第一大產業。然而,富陽70% 的工業廢水同樣也來自造紙,高污染、高能耗的第一大產業,終究難以維繼。從2005 年起,在富陽的6 輪造紙行業整治提升中,造紙企業從460 余家減少到177 家;到2015 年底,富陽只保留100 家造紙企業、力爭80 家。
富陽大幅度壓縮造紙企業的空間,說白了就是逼那些帶病維持的造紙企業安樂死。死因大不相同,但活過來的就不一定造紙了:原來的富陽新民紙業造紙年產值近8000 萬元,如今廠房里的造紙機器早不見蹤影,新安裝的是高爾夫球生產線,與造紙業毫無瓜葛。
具備典型意義的不僅僅是富陽,關停淘汰過剩產能的產業門檻,已經并且還將發生持續的擠出效應。
作為全國第一張國產機制新聞紙的誕生地,宜賓曾是整個西南地區最大造紙業基地。現在,紙企紛紛關閉,即便是碩果僅存的華盛紙業,雖然能夠生產,但是去年虧了2000 多萬元,今年前5 月企業還在虧。名不見經傳的華盛紙業不能證明什么,就連宜賓紙業都不是孤例了!
宜賓紙業是1944 年在抗戰硝煙中誕生的中國紙廠。1945 年1 月,第一張國產機械磨木漿新聞紙就誕生在這里,此后長達60 多年的時間里,逐步成長為西南地區最大的紙漿、造紙企業。1997 年,宜賓紙業成為上市公司。
上海印刷廠-豪河印務,公司印刷價格優惠,質量上成,贏得客戶一致好評.包裝盒印刷,樣本印刷,畫冊印刷,宣傳冊,手提紙袋印刷等彩色印刷業務.上海印刷廠保證印刷質量第一.上海印刷公司以印前設計,印刷,印后加工一條龍服務,為您提供物美價廉的印刷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