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油墨黏度提高印刷質量的方法
《豪河
印刷www.yihaoj.com 》:在塑料
印刷中,油墨
印刷黏度的控制很關鍵,尤其是在高速輪轉凹印中,油墨
印刷黏度控制是否適當,直接影響顏料的轉移、顏料的黏結牢度、印品的光澤度、靜電等質量問題,影響印品的成品率。本文通過分析黏度與印刷質量的關系,介紹一些控制油墨黏度,提高印刷質量的辦法。
顏料的轉移
凹版印刷油墨由有機溶劑、樹脂、顏料、添加劑、助料等組成,其中顏料轉移的好壞與油墨的印刷黏度有關。實踐證明,油墨印刷黏度在11~24s(3號察恩黏度杯,下同)之間為宜,油墨印刷黏度越大,顏料轉移的效果越差。因為溶劑主要是溶解樹脂、添加劑及助劑,使顏料容易分散而使油墨具有流動性。當油墨黏度過大時,油墨體系處于過飽和狀態,顏料等物質的流動性差,不能均勻分散,聚集成團,使顏料不能順利進入網穴,或形成堵版,更談不上向承印物正常轉移了。因此,要保證樹脂,顏料及溶劑等組成的膠體體系處于飽和或非飽和狀態,使顏料等物質能均勻分散在其中,顏料才能順利進入網穴。
一些油墨廠家建議,將油墨印刷黏度控制在15~18s之間。但在實踐生產中,特別是在高速凹印機(印速在100~260m/min)生產時,為保證良好的轉移效果,油墨的黏度一般應控制在11~17s之間。
臟版
在塑料凹印中,滾筒的非印刷面經常粘有朦朦朧朧的一層樹脂(樹脂中夾帶顏料),轉印到承印物上呈片狀污臟,或呈現線狀污臟,這便是臟版。產生臟版現象除了跟刮刀的軟硬度、刮刀壓力、刮刀接觸角度、版滾筒的質量有關外,還與油墨的黏度有關。印刷黏度太大時,樹脂、顏料等物質流動性差,不能均勻分散,堆積在一起,造成刮刀和版滾筒在高速運轉下損傷,產生線狀污臟。上海印刷同時,由于樹脂等也處于過飽和狀態,大量樹脂堆積在一起,在刮刀壓力下,因樹脂對滾筒具有親和性而黏附在滾筒上(樹脂中夾帶顏料),出現片狀污臟。一般來說,油墨印刷黏度越小,臟版問題越不容易發生。
印品光澤度
油墨黏度過低,說明溶劑含量高,而樹脂、顏料等成分相對就少,油墨轉移到承印物上干燥后不易結成光滑的膜層,并可能出現泛白現象,使印跡缺乏光澤。因此,要使印品具有較好的光澤,油墨黏度要控制在13~19s之間,保持樹脂和顏料的適當比例。
顏料黏結牢度
油墨印刷到塑料上干燥后形成墨膜,才能包裹住顏料而固著,而樹脂便是使顏料牢固附著的主要材料。因此,顏料與承印物的黏結牢度與油墨樹脂的含量有關,樹脂和顏料在油墨中的比例應控制在正常范圍之內,才能使顏料在承印物上的附著牢度最大。
靜電
在正常的濕度下,油墨黏度在16s以上,靜電現象一般不會發生;油墨黏度在16s以下,黏度越低,胡須狀、斑紋狀、邊緣排斥、飛墨、轉移不良及不規則的水漬狀等靜電故障越容易發生。
基于經驗,可在11~17s之間尋找油墨黏度的理想狀態,如果在這一范圍內出現靜電現象,一般不用提高油墨黏度的方法解決,而是在保持正常環境溫濕度的前提下,采取改變稀釋劑的成分、安裝除靜電刷、使用靜電防止劑等方法消除靜電,以保證凹印質量,提高生產效率與成品率。